除夕这天半夜读完了冯骥才这本《艺术家们》。
这部长篇小说讲述了几位艺术家的人生轨迹,有天灾人祸的困苦,友情的难能可贵,艺术观的碰撞,相识相遇、分别遗忘,热闹和孤独,精神生活的争执和现实世界的打击,这是一位有所经历的作家才能写出的故事。
书中的艺术家们讨论绘画,讨论文学,在精神极端匮乏的时代渴求并抓住一切能抓住的食粮,珍惜自己身边的一切,视作仅有的宝物;时代潮流不受个人意志阻挡,看似精神丰富的时代,有的人被生活压垮,有的人选择低头,有的人只因运气上佳能够坚持理想主义,读的时候我会猜测到底哪个角色或者哪些角色是作者自己的投影,间接也参与了角色的艺术观乃至人生观的交流。
真挚、感人、舒缓,是这本书给我的感受,是很适合摘抄和反复阅读的小说。
在人生漫漫长途上,童年、少年乃至青年时的挚友能陪伴你多久?当年你们志趣相投,志同道合,歃血为盟,桃园结义,你以为可以终生不弃,永远相好如初。可是随着时代的风云变幻,生活目标的改变,切身的环境更新,再加上这中间个人命运的挫折,这些都会使你曾经的伙伴一个个离你而去。也使一些不曾相识的人物顺理成章地走进你的生活,成为你新的同伴,与你相知相交,甚至与你休戚与共,并在一个新天地里共同奋争与追求。
人生就是这样,在这些新的伙伴与你并肩前行的同时,昔日的好友也就自然而然地与你彼此淡漠,相互疏离,如日西去,最终不知不觉之中退出你的人生路。
不管你是否还去念旧和怀旧,在人生漫漫长途中,不同时代一定有不同的伙伴,你的身边一定不断更换一些新的面孔,参与你不断更新的生活——特别是你对生活充满了全新的希冀和理想的时候,你的人生舞台会一下子跳上来许多笑脸相迎的新人。
楚云天偶尔会关切到一些昔时的朋友们,就像当年从大地震的废墟里爬出来后,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骑着一辆破车在城中到处奔跑,从一个朋友家到另一个朋友家,害怕失掉每一个朋友。
如今这些朋友大多进入了他个人的历史,被他的心所收藏。
他们本来是山里三条天然的野溪,各自穿木越石,翻坡跳崖,奋力奔流。在一个深谷里他们相遇,在相遇那一刻他们激情洋溢,光亮的浪花彼此相拥,飞溅的水珠相互浇洒,他们用各自的灵感激发起彼此生命的活力。他们相互凭借,相互依靠,相互感召,相互推动。把原本的孤独化为神奇的丰盈,并从深谷一直冲出大山。
可是当他们来到这无限宽阔的蛮荒大地上,渐渐发生变化。疏离与分手也许是一种必然。于是,你融化到另一条波涛滚滚的黑色的大江里,他注入一池静谧的碧湖中,我则漫漶在光秃秃的大地上,在焦渴的大地的吸吮中,在毒日头的曝晒下,渐渐化为虚无。
昨天是美丽的,难忘的,有情的,伤感的,但谁有力量把昨天召回到今天来?
联想到许嵩一首歌《艺术家们》,充斥着尖锐的讽刺,想来他就像这书里其中一种艺术家,他们特别鄙视某些时代的弄潮儿,投机的艺术家,没有多少作品而靠手段哗众取宠,书中也有类似的人物,冯骥才写来已是留有余地,而现实只会比文学创作更离谱。
我的老朋友们
不在乎我的随口调侃
我知道你们都有精明脑子
有广阔路子,还有艺术家们的优越感